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博鱼新闻中心
  NEWS

博鱼新闻中心

博鱼新闻中心

【新华财经研报】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取得明显进展

发布时间: 2024-07-04 次浏览

  博鱼电竞官网新华财经北京6月27日电(分析师张威)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诞生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如何全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重要命题。

  本文在分析解读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以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进展为主线,对相关的金融政策创新和各地探索落地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支持新质生产力亟需强化金融创新,打通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堵点卡点。未来还需从四个方面发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一词最早在2023年9月被提出,随后密集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多个重要会议或报告当中。例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纳入次年经济工作计划。今年年初中央局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除了国家层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务。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诞生的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利器”。特别是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的大背景,必须加快塑造新的、先进的生产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而新质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定义,官方论述已经指明了其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官方表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由技术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指通过“创新”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先进生产力”。其中,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而三要素的优化组合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新的体制机制,最终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其中所列的“”可以认为在较大程度上为新质生产力框定了基本的行业范围。该方案指出,“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八大新兴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九大未来产业。

  此外,与之高度关联的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一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其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业、生物产业、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九大领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加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部分时,明确列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三大方面内容。这可以视为今年政府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主要行动指南。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主战场。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重点聚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并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强调了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明确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在数字经济方面,明确强调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实融合,提及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服务业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细分领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但技术突破需要资源的持续投入,离不开金融高效赋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也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区。科技创新往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技术潜力评估难度大,企业发展不确定性高,而多数初创期科创企业既缺少抵押物,又没有财务利润,传统金融服务往往难以满足其需求。支持新质生产力亟需强化金融创新,打通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堵点卡点。

  今年以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持。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科技部等部门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其中1000亿元额度专门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激励金融机构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推动用好用足该工具,中国人民与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评价,已遴选了首批近700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向21家全国性银行推送,还在开展第二批32万余家科技型企业创新积分评价。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的政策接续。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台账进行审核,对于在备选企业名单或项目清单内符合要求的,按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按此测算,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若使用完毕,则将拉动8300多亿元相关信贷。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原科技创新再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余额分别为1548亿元、1567亿元,合计3115亿元。

  指导银行保险业提升科技金融质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卡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意见具体提出,科技金融要迎难而上、聚焦重点,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先行先试,研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用投放力度。有效满足制造业中长期融资需求。加强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规范开展“+外部直投”等业务。探索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软件首版次安全保险运行机制。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强调,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把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关键着力点,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助力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研究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更适应科创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因此更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进步。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中,股权类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对很低,股票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也是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积极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如下政策措施: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交易机制,防范市场风险;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其中具体提到,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提升制度包容性。

  在2024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资本市场要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发展。证监会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提升多层次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深入研究相关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二是要壮大耐心资本,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三是要从制度机制以及理念上解决包容创新的问题。

  科技创新再加速落地。央行推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后,多地相关部门跟进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备选企业和项目清单筛选和推送工作,商业银行快速响应,积极对接项目企业。截至目前,多家机构已完成首笔投放。在上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日前实现首批落地,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成功发放首笔,金额超过5000万元,签约总额达2.4亿元,用于支持上海欣融食品原料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在深圳,中信银行为主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AI影像诊疗的铱硙医疗公司,发放纯信用科技创新500万元,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受理到放款的流程。在天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先后为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授信418万元,发放186万元,实现企业首贷融资突破。在福建,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成功落地全省首笔科技创新再300万元,支持一家主营智慧通行解决方案与核心硬件设备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各地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江苏开展“科技金融深化年”活动,推动全省银行保险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明显完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对科技金融实行专业经营,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已成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班等247个,形成了“专门部门+特色支行+专业团队”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技企业余额达1.65万亿元。广东不断优化政策供给、提供资金支持,打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已推动10个地市出台政策文件累计超20项,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河南实施《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力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金融专项管理机制、优化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举措,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河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湖北设立出台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举措,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特点,有针对性地出台了财政奖补、贴息、政策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金融联动政策,推动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支撑体系。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速探索新路径。2021年以来,为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新路径,我国先后成立了7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近三年来,各试验区的探索取得明显成效,科创金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银企信息对接渠道进一步畅通,科创金融标准进一步健全,带动了全国科技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北京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构建金融有效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国领先的科创金融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江苏南京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注重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集聚。安徽合肥围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为目标,坚持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政银企互动,实施科创金融机构建设、产品模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风险防控四大行动,全面优化科创金融发展生态,建立“共同成长计划培育主体库”,让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一是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广度。目前,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以科创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指标快速增长,但规模占比仍然很小,服务的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宽。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4%,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余额1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获得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1.73万家,获贷率为47.9%,获得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2.24万家,获贷率为55.4%。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客群的融资支持力度和覆盖范围,注重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推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

  二是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和需求特点,优化金融供给,发展全链条全流程服务体系。当前,我国的总体金融供给结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仍不完全匹配。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在融资结构中占比80%以上,而更符合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风险回报特征的股权融资占比极低。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一方面要增强商业银行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健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制体系,成立专营团队和机构,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加强传统信贷产品创新优化;另一方面,需综合考虑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创投基金等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特点,推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成立融资联盟,做到短板互补,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三是发挥政府引导扶持作用,健全多方联动的支撑保障体系。积极研究出台一揽子财税政策措施清单,用好财政贴息、税收优惠、补助资金等多种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使相关企业享受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稳健推动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和撬动作用,吸引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新质生产力,并从战略层面建立长周期资助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商业性融资担保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降低金融风险。强化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合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

  四是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金融变革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升级。技术的迭代发展始终是金融服务进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当前,面对、等新一代信息或数字技术催动的金融科技浪潮,金融机构需要加快数字能力建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场景化重塑传统业务模式,推动数字化金融产品研发、渠道矩阵构建以及金融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加快数据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探索,加大基于行为数据的信用融资。此外,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因此需要健全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体系,特别是运用平台,加快风控数据建设,依托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强化风险管控。

 
博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博鱼3号楼2层
Copyright © 2012-2018 博鱼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615号-1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