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博鱼新闻中心
  NEWS

博鱼新闻中心

博鱼新闻中心

博鱼广发固收:理财规模再增千亿存单价格或现拐点

发布时间: 2023-11-13 次浏览

  博鱼官方网站11月6-10日,资金面相对平稳,长端利率呈M型震荡。截至11月10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不大,持稳于2.75%。

  当前债市的焦点,已经由短端资产,进一步锁定至存单利率的持续上行。十一假期归来,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由2.40%的起点加速上行,10月13日突破MLF利率并继续维持震荡上行趋势,截至11月13日,其利率达到2.62%的阶段性高点。

  对于存单表现,我们或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来挖掘潜在的症结。首先是供给端,此次存单提价发行的原因,或更多地落在续发压力上。由于同业存单的发行计划往往在年初确定,基本考虑了自身发展所需的负债额度以及全年续发的问题;如果因为短期因素放弃发行,会导致存单存续规模相较预期出现明显下滑,可能影响第二年的申报额度,使得自身负债端承压。因此,当到期量较高但存单价格偏贵的时候,银行也会面临“不得不发”的刚性局面。我们将过去30个交易日存单累计到期规模作为到期压力指标,与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放在一起,可以发现,2023年4月以来二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其次则是需求端,银行体系,包括银行委外流向的货基,往往是存单资产重要的需求机构,然而我们拉取大行以及货基在二级市场对存单的交易行为,可以发现,当二者连续大额卖出存单时,即其需求转弱期间,存单发行利率往往会迎来一轮较为明显的上行的趋势,如2023年初、2023年8-9月以及近期的2023年10-11月。近期的需求变化可能主要受到不同资产配置额度的挤占(银行端)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落地推动存单风险权重提升相关(货基端)。从目前的成交数据来看,理财和保险是存单的重要买盘,但银行及货基仍在观望,当前市场对存单在“左侧配置吃票息”与“等待拐点右侧配置”这两种策略选择之间徘徊。

  不过随着存单价格逐渐走向高位(相对MLF利率水平的价格),供需的僵局或由供给方率先打破,周五大行放缓一级存单发行提价的行为或是重要信号。接下来,11月13-17日同业存单将到期6337亿元,低于前一周的7832亿元,仍处于高位,不过随后两周存单到期压力将下降,分别到期4192亿元、3497亿元。伴随供给压力下降,存单价格或迎拐点。

  11月15日,将迎来10月跨月后的第一个MLF利率及规模调整时点,当前市场对于MLF提量的预期较强。不过下周开始市场将再度迎来政府债发行的考验,周度净缴款规模提升至3321.8亿元,同时叠加双十一备付金的扰动因素,资金面可能再度吃紧,进而影响短端资产定价。不过,11月第2周银行理财存量规模持续回升,较上周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其中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产品为整体规模扩容的主要拉动项,分别增长1236亿元和942亿元至11.0万亿元、4.3万亿元。这些增量理财规模或成短端品种的压舱石。

  截至11月10日,暂未出现超预期降准,这反映货币政策的发力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逆回购放量到MLF加量再到降准,通过观察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做出动态调节,边磨合边寻找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因此对于长端利率而言,“在等待政策的过程中震荡”或是降准降息预期落地(或被证伪)以前的常态。站在当下,降准可能还是主流预期,且已部分反映在当前定价之中,因此降准政策落地后可能演绎的是震荡行情,继续等待降息。如果降准降息同时落地,则可能快速下行,之后演绎短期利多出尽的行情。

  债市策略层面,伴随短端利率持续上行,票息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同时存单价格的拐点或将至,左侧配置或相对占优。对于长端利率,如果不降息,当前继续下行的空间或有限,建议等待再次调整至利率上沿之上的时候,进行波段操作。

  11月6-10日,资金面相对平稳,长端利率呈M型震荡。截至11月10日,10年国开活跃券(230210)收益率较前一周变化不大,持稳于2.75%。本周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债净融资转负,资金面整体波动较小;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提及将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必要时将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

  政府债净融资转负,银行体系供给资金的稳定性提升,资金利率窄幅波动。对于资金面而言,本周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央行在公开市场的资金回笼。11月6-10日期间,央行净投放水平分别为-6400、-2590、830、80、1600亿元,初期回笼,末端投放,截至11月10日,央行逆回购余额已由月初的2万亿元+水平降至近期1.0-1.2万亿元附近。

  资金价格方面,在周一大额净回笼的推动下,R007及R014都迎来一轮10bp左右的上行,不过周内R001在1.68%至1.82%的区间波动,R007则基本维持在2.03%上下。资金价格波幅收窄的背后,是银行供给的稳定性显著提升,11月6-10日,大行净融出规模持稳于4.2-4.3万亿元水平,供给变化多由中小行的资金需求决定。截至11月10日,银行体系净融出水平为3.97万亿元,较上周五小幅回落2037亿元。

  存单利率仍在上行,短端利率在存单的带动下也小幅上行;中长端利率在降准降息的博弈之下,表现优于短端。资金利率方面,R001、R007、R014分别上行8bp、15bp、15bp至1.79%、2.02%、2.20%。存单方面,3个月存单收益率上行4bp至2.50%,1年期存单上行2bp至2.58%。国开债,1至3年期利率上行2-3bp,5年以上品种小幅下行1bp。非利率品种中,5年期表现更佳,AAA-二级资本债及AA+中短票收益率分别下行3bp、5bp。

  当前债市的焦点,已经由短端资产,进一步锁定至存单利率的持续上行。十一假期归来,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由2.40%的起点加速上行,10月13日突破MLF利率并继续维持震荡上行趋势,截至11月13日,其利率达到2.62%的阶段性高点。存单发行价格大幅上行的底层逻辑或是银行负债端吃紧,针对该现象,我们也可观察另一条线索:季末及季初理财的回表和出表。9月理财规模下降8900亿,显著高于季节性(2020-2022年9月回表均值约为5500亿元);而10月规模增幅仅为9400亿,弱于季节性(2020年10月为0.98万亿元,2021年10月为1.48万亿元),反映四季度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度仍偏高。

  对于存单表现,我们或可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来挖掘潜在的症结。首先是供给端,参考过往经验,银行提价发行或大额发行,往往出于完成关键指标考核的需求,存单作为优质负债,可以帮助银行完成流动性指标(多为LCR及NSFR)的检验。对于LCR指标,银行往往需要拉高分子端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然而银行一级承接政府债仅是将现金转化为国债及地方债等超高折算率资产,对指标恶化的影响不大;对于NSFR指标,银行则需要做小分母端的“所需的稳定资金”,短期大额超配国债及地方债确实会对分母有放大作用,但是作为无变现障碍资产,国债折算系数仅为5%,地方债为15%,同样对指标恶化的影响不算太大。因此,指标调节或是本轮银行提价发行存单的原因之一,但大概率不是主因。

  此次存单提价发行的原因,或更多地落在续发压力上。由于同业存单的发行计划往往在年初确定,基本考虑了自身发展所需的负债额度以及全年续发的问题;如果因为短期因素放弃发行,会导致存单存续规模相较预期出现明显下滑,可能影响第二年的申报额度,使得自身负债端承压。因此,当到期量较高但存单价格偏贵的时候,银行也会面临“不得不发”的刚性局面。我们将过去30个交易日存单累计到期规模作为到期压力指标,与1年期存单发行利率放在一起,可以发现,2023年4月以来二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其次则是需求端,银行体系,包括银行委外流向的货基,往往是存单资产重要的需求机构,然而我们拉取大行以及货基在二级市场对存单的交易行为,可以发现,当二者连续大额卖出存单时,即其需求转弱期间,存单发行利率往往会迎来一轮较为明显的上行的趋势,如2023年初、2023年8-9月以及近期的2023年10-11月。近期的需求变化可能主要受到不同资产配置额度的挤占(银行端)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落地推动存单风险权重提升相关(货基端)。从目前的成交数据来看,理财和保险是存单的重要买盘,但偏刚需盘的银行及货基仍在观望,当前市场对存单在“左侧配置吃票息”与“等待拐点右侧配置”这两种策略选择之间徘徊。

  不过随着存单价格逐渐走向高位(相对MLF利率水平的价格),供需的僵局或由供给方率先打破,周五大行放缓一级存单发行提价的行为或是重要信号。接下来,11月13-17日同业存单将到期6337亿元,低于前一周的7832亿元,仍处于高位,不过随后两周存单到期压力将下降,分别到期4192亿元、3497亿元。伴随供给压力下降,存单价格或迎拐点。

  下周15日将迎来10月跨月后的第一个MLF利率及规模调整时点,当前市场对于MLF提量的预期较强,理论上在存单发行利率高企的背景下,银行会提高资金需求的申报规模,央行大概率也会在净投放上做出调整,维护资金市场的稳定性。不过下周开始市场将再度迎来政府债发行的考验,周度净缴款规模提升至3321.8亿元,同时叠加双十一备付金的扰动因素,资金面可能再度吃紧,进而影响短端资产定价。

  截至11月10日,暂未出现超预期降准,这反映货币政策的发力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逆回购放量到MLF加量再到降准,通过观察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做出动态调节,边磨合边寻找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因此对于长端利率而言,“在等待政策的过程中震荡”或是降准降息预期落地(或被证伪)以前的常态,当前10年国债收益率已经回到MLF+15bp通道的上沿,即回归相对合理的定价,可以发现在回归上沿之后继续下行的动力边际减弱。站在当下,降准可能还是主流预期,且已部分反映在当前定价之中,因此降准政策落地后可能演绎的是震荡行情,继续等待降息。如果降准降息同时落地,则可能快速下行,之后演绎短期利多出尽的行情。

  债市策略层面,伴随短端利率持续上行,票息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同时存单价格的拐点或将至,左侧配置或相对占优。对于长端利率,如果不降息,当前继续下行的空间或有限,建议等待再次调整至利率上沿之上的时候,进行波段操作。

  自8月降息以来,债市受到流动性收敛的影响,定价逻辑出现较大调整,基于流动性体系的微观定价模型效力有所减弱。站在当下,对收益率曲线长短两端分别做“锚定价”,或是更有效的方法。

  长端定价方面,2018年以来,1年期MLF逐步成为10年国债定价的锚,表现为10年国债收益率往往围绕1年期MLF利率上下波动。当市场存在货币宽松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通常低于MLF利率;当市场存在加息预期时,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稳定在MLF上方。其背后的逻辑是MLF作为银行的负债端,相对比较稳定,可以用于拉久期投资10年国债,因而当10年国债收益率明显高于MLF利率时,就存在一定套利空间,伴随银行买入力量增强,10年国债收益率会被压低,直到套利空间消失。

  2021年5月以来,“MLF通道”的带宽已经收窄至-15bp至15bp,10年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MLF利率之差在[-15,+15]bp区间内的交易日数,占全部交易日数的比例超过89%。截至11月10日,10年期国债高于MLF利率约14bp,当长端利率回到“锚定价通道”上沿线后,下行速率边际放缓。

  短端方面,自2019年以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普遍低于MLF利率。对于银行而言,若存单发行成本过高,往往可以选择提高每月MLF的申报额度,MLF可视为存单利率的上限。截至11月10日,1年期AAA商业银行存单收益率为2.58%,高于MLF利率8bp,存单成本的提升或抑制银行继续采取该方式融资,直至存单定价修复至中性水平。

  本周截至11月8日,各类型理财代表产品净值均实现正增涨,偏债混合代表产品净值涨幅突出。近一周,中长债代表产品业绩持续向好,且净值增速加快,区间收益率较上周增长0.04pct至0.11%(上周区间收益率为0.07%);短债代表产品区间收益率与上周基本持平,为0.07%;偏债混合代表产品净值回升至10月中旬水平,区间增速虽较上周小幅回落,为0.14%(上周为0.16%),但仍实现各类产品中最大涨幅。

  普益标准平台数据源拓展,与银登中心2022年以来披露数据对比,其规模覆盖率提升至97%,因而我们以此外推估算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 (包括银行理财子及没有成立理财子的银行资管产品)。拓展数据源之后,理财规模更新频率普遍在月频或周频,滞后问题大幅改善。

  截至11月10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持续回升,较上周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跨季后理财规模基本保持高速增长,回顾跨季以来周度规模变动,10月首周扩容幅度最大,环比增长7446亿元;第二周扩容幅度为2469亿元,进入第三周,理财规模由增转降,环比减少540亿元。11月以来(截至10日)理财规模再次回升,11月首周增加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级的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创去年负反馈后规模新高,理财规模持续向好。其中,理财子规模环比增长1312亿元至23.47万亿元。

  分投资方向看,本周各类型理财产品规模多增长。细分来看,现金管理型产品持续增长,且维持较高增幅,环比上周增长871亿元至8.8万亿元(上周增幅为821亿元);其次为固收+类产品,不可投股票固收+和可投股票固收+本周分别增长287亿元、165亿元至6.3万亿元和7.1万亿元。而纯固收类和权益及偏股混合类产品规模基本与上周持平,绝对变动不超过30亿元,分别为3.8万亿元和1022亿元。

  分运作模式看,定开型和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变动再次分化。本周每日开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产品为整体规模扩容的主要拉动项,分别增长1236亿元和942亿元至11.0万亿元、4.3万亿元;封闭式产品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环比增加190亿元至5.2万亿元。相反,定开型产品规模在上周短暂回暖后,本周重回自去年10月以来的缩减趋势,较上周减少650亿元至5.2万亿元。

  理财子产品整体破净率持续下降。回顾11月以来破净率表现,11月首周,伴随理财业绩表现回暖,全部理财产品破净率降至4.5%(10月末为6.0%);本周各理财产品净值曲线持续走高,整体破净率较上周下降0.59pct至3.9%。细分各机构类型来看,本周各类理财机构破净率均下降。其中合资理财子、城农商理财子破净率降幅显著,环比下降5.32pct、1.24pct至9.0%和2.6%。其次为国有行和股份行理财子,较上月分别减少0.62pct和0.27pct至7.6%和2.4%。

  全部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延续月初以来下降趋势,较上周减少2.02pct至25.8%(上周为27.8%)。分机构类型来看,11月(截至10日)各类别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波动向下。其中,股份行和国有行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较上周分别减少3.04pct、1.14pct至20.9%和34.3%,降幅最大,为本次全部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下行的重要推动量。其次为城农商行、合资理财子,业绩不达标占比环比减少0.70pct和0.50pct至18.4%和78.2%。

  理财业绩负收益率占比方面,11月(截至10日)近1周内产品业绩负收益率延续下降趋势。10月或受市场因素影响,月末全部理财产品近1周业绩负收益率占比为39.1%;进入11月随着各类型产品业绩表现向好,11月首周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占比骤降至1.9%,本周延续下降趋势,较上周再度减少1.1pct至0.8%。将时间区间进一步扩大,近3个月理财产品业绩负收益率占比表现则相对稳定,在10月末达到自6月以来的高点之后(为25.0%),连续两周出现回落,11月首周环比减少1.8pct至23.2%,本周降幅扩大,较上周下降2.1pct至21.1%。

  基金配置力量持续,连续三周维持大额买入,为本周最大买盘。自9月跨季最后一周至10月前两周,基金二级净成交规模持续为负,净卖出额度分别为98、139、346亿元;10月最后一周起,基金配置力量快速恢复,净买入量分别为1027、1357亿元,本周基金净买入力量持续,买入规模为1091亿元,为周度最大买盘。

  分券种来看,本周各券种配置结构相对均衡,配置重心由利率债转向其他券种。利率债方面,本周基金配置规模明显减少,净买入364亿元,较前一周减少432亿元,其中国债净买入106亿元(上周为297亿元),政金债165亿元(上周为453亿元)。类利率债方面,其他(二永等)净买入217亿元(前一周251亿元);信用债方面,基金净买入287亿元(前一周257亿元);存单方面,基金配置力度增强,达223亿元(前一周52亿元),为近5周以来高点。

  从期限上来看,国债方面,中长期国债为主要买入期限,短端配置力度减弱。其中,1年以内期限国债买入量减少至9亿元(上周为111亿元);而7-10年国债净买入量为96亿元;10年以上国债由净买入转为卖出16亿元;政金债方面,期限则主要集中在左侧,买入1-3年政金债105亿元,而3-5年政金债则转为净卖出17亿元;7-10年政金债较上周的买入规模明显下降,净买入为39亿元(上周为129亿元)。信用债方面,期限选择与上周相似,主要买入1年以内信用债150亿元,1-3年信用债96亿元,3-5年信用债33亿元。

  本周险资维持较大规模净买入,为388亿元(上周463亿元),其中存单为主要配置券种,辅以利率债。结合不同品种间的性价比来看,本周资金面转松,但同业存单利率仍然居于高位,截至(10日)1年期AAA存单收益率上行至2.58%;而11月以来,30年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周五降至2.95%,两者利差持续收窄至37bp,或推动险资持续大额配置同业存单。

  分券种看,本周险资配置利率债规模恢复,存单仍为主要配置品种。利率债方面,险资净买入较上周增长97亿元至152亿元。细分来看,地方债净买入191亿元(前一周129亿元),政金债转为净买入12亿元(前一周净卖出21亿元)。而国债维持净卖出,规模为50亿元,且从期限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长期,10年以上国债卖出29亿元,占全部净卖出规模的57%;其他(二永等)方面,险资净卖出132亿元(前一周47亿元),为去年10月以来最大卖出规模;信用债再次转为净卖出,规模为5亿元(前一周净买入11亿元);存单连续两周为险资的主要配置券种,净买入373亿元(前一周445亿元)。

  11月理财规模延续跨季后整体回升趋势,首周增长1619亿元,本周仍保持千亿的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从净买入情况来看,规模增长带动的配置力量或存在一定滞后,在存续规模连续两周扩张的背景下,本周净买入规模回升至910亿元,为周度第二大买盘,上周仅为231亿元。

  分券种看,理财配置偏好重回同业存单,信用债配置规模同样提升。利率债由净买入转为净卖出33亿元(前一周净买入78亿元);信用债净买入规模为217亿元(前一周为112亿元);二永净买入23亿元;同业存单方面,或受10月末理财规模小幅缩减影响,前两周同业存单仅买入324、79亿元,伴随11月理财规模持续扩容,存单配置力量释放,本周净买入703亿元。

  其他资管产品(包含银行理财委外通道)净买入规模快速提升,本周净买入837亿元(前一周为592亿元),同业存单为重点增配品种,其次为二永债。分券种看,利率债净买入42亿元(前一周为101亿元);存单净买入则由上周的91亿元大幅提升至413亿元;信用债净买入120亿元(前一周为225亿元);其他(二永等)净买入规模为262亿元(前一周为175亿元)。

  月初资金面相对宽松,不过随着税期将近,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成交额震荡下行。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周度均值为7.20万亿元,较前一周的5.58万亿元显著回升。其中周一为高点7.32亿元,周五则降至6.99亿元。隔夜占比方面,经历10月跨月后,隔夜占比迟迟未能回到90%以上,出于对资金面波动的担忧,部分参与者更青睐确定性更强的7天品种,全周隔夜占比基本在88%-89%区间震荡。

  分机构来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资金供给端方面,截至11月10日,银行体系净供给水平为3.97万亿元,较3日降2037亿元,其中大行净融出规模由3.80万亿元提升至4.30万亿元(周环比+0.5万亿元),中小行则由融出转为借入,净融入3266亿元(周环比-0.7万亿元),大行净融出规模的持续稳定,也是本周资金利率波动减小的原因之一。弹性供给方面,货基净融出规模为1.58万亿元(前一周仅为1.39万亿元)。

  从资金需求端来看,截至2023年11月10日,基金、理财、保险机构、其他资管产品(包括理财通道)及券商自营净融入规模分别为2.08、0.25、0.52、1.05、1.62万亿元。重点非银机构的整体净融入量为5.51万亿元(前一周为5.52万亿元),本周各机构的杠杆需求没有出现大幅度调整。从总融入角度看,基金逆回购总余额小幅下降至2.27万亿元水平(3日为2.32万亿元)。

  本周银行间杠杆率窄幅震荡,不过较前一周水平有所回落。周一为周内低点108.58%,周二为周内高点108.95%,周五为108.70%,低于上周五的109.20%。

  交易所杠杆同样进入稳定区间。周一为最低点119.79%,周三为最高点119.90%,周五为119.86%,与上周五杠杆基本持平。

  我们在《久期测算2.0版,兼具高频与精准》中,结合基金实际运作特点,改进了久期测算的方,并对各个季度内存续的中长债基(剔除了摊余型及定开型)进行了风格分类,根据基金季报中各券种持仓数据,将国债、政金债、同业存单及其他(多为地方债)视为利率型持仓,将企业债、中票、短融、非政金金融债及ABS视为信用持仓。参考23Q2结果,我们将利率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利率债基(共261只),将信用持仓高于70%的品种归类为信用债基(共424只),其余则归类为均衡债基(共213只)。

  结合机构行为来看,本周基金配置相对均衡,利率债中国债买长,政金债买短。体现在基金久期上,本周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由前一周的2.62年小幅升至2.64年,周内呈波动上升趋势。信用债基久期中位数则由1.89年回落至1.79年。需要说明的是,久期模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基金产品的收益序列特点,以此来捕捉不同期限仓位变化的信息,若基金在短期内频繁调整策略,久期模型所反映的结果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中长债基整体方面,久期中枢水平近期在高位震荡。截至11月10日为1.91年,前一周为1.98年。

  此外,我们也沿用《一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百态”》中短债与中短债基金的划分名单(Wind口径下的短债基金包含了中短债基),采用类似的方法对短债、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截至11月10日,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0.88年(前一周为0.95年);中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为1.11年(前一周为1.08年)。

  地方债方面,11月1-16日发行4026亿元,其中新增一般28亿元,新增专项债721亿元,再融资债3277亿元(普通再融资债851亿元、特殊再融资债2426亿元),净发行2975亿元。

  国债方面,根据11月已披露两只国债发行规模,2Y附息国债发行规模为1150亿元(和10月最高规模持平)、91D贴现国债规模为800亿元 (低于10月贴现国债最高规模950亿元)。我们预计本次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和普通国债一起按照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发行。因此,按照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主要期限附息国债按照1150亿元规模发行、主要期限贴现国债规模按照800亿元规模发行,超短(28D和63D)贴现国债和超长债(30Y和50Y)发行规模参考10月,则11-12月国债净发行分别为5300亿元、10100亿元。(即假设1)

  然而以上假设并未考虑特别国债单独命名的情况 ,若考虑特别国债单独命名,参考以往经验,特别国债发行基本为5Y、7Y和10Y期限,若原发行计划中,5Y、7Y和10Y期限均为特别国债,则共计6900亿元(1150亿元×6只,11-12月各三只),新发1万亿元中剩余的3100亿元则需要增发代码,我们假设11月增发两支(共计1950亿元)、12月增发一支(共计1150亿元),则共计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其余期限照常发行,11月-12月国债净发行分别为7300、11300亿元。(即假设2)

  地方债方面,考虑到10月已发行1.0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假设四季度总量为1.5万亿,由于12月国债净发行量较大,我们在预测中适度调整地方债的发行节奏,预计11-12月分别发行特殊再融资债3000亿元、1700亿元。

  加总国债和地方债,11月政府债净发行约9200-11200亿元,高出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约4000-5000亿元;12月政府债净发行约12200-13400亿元,高出过去三年同期均值约5000-6000亿元。

  从供给的期限结构角度来看,地方债方面,8-9月发行的地方债相对较长,规模加权期限均在12-13年期间,10月新发地方债主要为特殊再融资债,发行期限主要集中在5-10年,7年占比最高,因此10月规模加权期限为9.6年。国债方面,2023年以来逐月的供给结构相对稳定,围绕4年上下波动,10月规模加权期限为3.9年。

 
博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博鱼3号楼2层
Copyright © 2012-2018 博鱼体育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615号-1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